为艺术青年把把脉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09月04日 21:01

艺术家专家为青年人把脉-天津日报数字报刊

刘艺琳 王跃

“在艺术中感到迷茫怎么办?”这是很多青年艺术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这一届的“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上增加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即“国际艺术特需门诊”,由六位艺术界大咖坐镇,为迷茫中挣扎的年轻艺术家们答疑解惑。著名艺术家向京说,迷茫很正常,这说明你在寻求成长,“艺术没有一个公式和标准答案,首先是自我的被塑造,自己成长之后才可能结构出真实的和更有内核的问题。”

今年是“青年艺术100”的第八个年头,在启动展上,带有主题“Yles or No”的图标赫然张贴在每个观展路口的左右,观众选择Yles或No,将会走向不同的空间。观者可以通过观看艺术作品从而引发对艺术家、对自我的双重了解、双重认知的过程。促使他们不断追问自我,“迷失”并“沉浸”在青年艺术的包围之中。

“选择”同样是困扰着青年艺术家们自己的问题。在初出茅庐的年纪里,他们要面对艺术倾向、作品行销、生活方式等选择题。“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很多问题是看不透的,所以我想把我的现状、我的作品这些都拿给老师看,就好像在看中医一样,希望艺术家前辈们帮我把把脉、看我有什么病。”一位青年艺术家对记者说。这也是开设“国际艺术特需门诊”的原因。

7月30日,在嘉德艺术中心“青年艺术100”启动展现场,“国际艺术特需门诊”室外挤满了前来“问诊”的年轻人,手里抱着作品或电脑,他们通过排号可以选择一位艺术家前辈对其进行为期三十分钟的“问诊”。而被邀请的六位艺术专家则面对面的为其答疑解惑。问诊结束后,如果还想要同另一位前辈进行交谈,可以通过“加号”的形式继续挂号。因为机会难得,且形式新颖,排队的人源源不断。

他们带着各自最关心的问题,例如:如何在现实世界里坚持创作?创作中要如何突破?一个职业艺术家必备的素质是什么?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价?……

艺术家任俊峰关心的是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处境与艺术的关系。知名艺术家向京为他解答:现在的青年艺术创作者的生存环境普遍不好,并不建议他做职业艺术家,而且希望他能走到外面的世界,与其他艺术家进行更多的交流。对于他的创作方向,不要着急,可以放在之后的生活里,慢慢地找到那个点。

“我本来以为向京老师会很犀利,但她给我的建议都很中肯,她让我去做的事也正是我心里很想去做的事,所以就更加坚信我未来要去做什么。”任俊峰说。

“Yles or No”也是年轻的“青年艺术100”在摸索前进中不断面对的。总监彭玮在开幕式上总结说,这个主题切合现在的时间节点,“我不敢说‘青年艺术100的所有选择都正确,但这个项目帮助了许多年轻人,让他们可以在艺术道路上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是很YES的,也真心为他们感到开心。”

问诊个案:艺术作为一种精神表达,会由着性子长起来

劳家辉:我的作品,玩游戏的人看了会觉得很简单,而不玩游戏的人会觉得很特别,这很矛盾。还有,例如这个佛像,我画的时候,很清楚地知道我在干什么,但很多人看后,也会评价有好、有坏,比如很多人觉得这个佛就没有那个佛头那么强烈。这种情况也挺奇怪的,所以我需要来回去琢磨这个事,它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就很倾向于跟很多人讨论,或者有展览机会时,会倾向于与别人合作,大家一起推动一个作品更加有意思,单靠我自己一个人的思维,产生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就略显个人。

赵力:你刚刚表达的我觉得挺有意思,有几层关系。一层关系是:你觉得玩游戏的人和不玩游戏的人是两个人群,玩游戏的人会觉得你的作品表达的东西很简单,不玩游戏的人一看觉得“哇,很好。”我个人认为艺术是有针对性的,文化必须要有针对性,所有东西有效不有效,实际都是有限制的。我们的时代不是讲真理的时代,要有问题意识,所以你不要太在乎。你解决这些人的问题时,另外一些人就会觉得浅,所有的艺术都是越有针对眭,它越有效。有效是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因为它不是经典艺术,经典艺术是普世价值,代表逻辑、成功、优美、庄严、精确。

你提到的第二点,你的艺术和群展讨论的这种方式,你要设计一个你的文化位置的问题,这个态度,你愿不愿意讨论,是一个话题,你愿意跟谁谈,又是一个话题。你是与同样一类人讨论,就像玩游戏,大家都是一个战队的,还是你愿意跟不懂得这个东西的人去做沟通?所以你要设计一个场景。那么做所有的展览,如果你有要沟通的心态,我觉得你更要主动积极一点。因为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家成为了一个场景的创造者,比如蔡国强,他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做策展。一个艺术家去做策展人,我不认为它是简单地换了一个角色,它是一个主动的方式。如果你愿意和这些人在一起,在沟通讨论时,觉得有效或者能发挥你自己在这个群体里的一种主动性——这种主动性靠的是自己——如果你要这样的话,你可能要不断地转换角色,甚至去做一个策展人,做一个组织者的角色,这样可能会营造出一个比较能讨论的平台。

我没玩过游戏,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游戏社群化、社交化,通过网络方式,实际上就是依托于游戏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关系。如果你认为我的作品、我的沟通和我的展览的方式都会是这样一种关系的话,我觉得非常好,是可以去尝试的,这是一个方向。

之前我为什么问你从哪里来?因为我觉得你的想法和完全中央美院系统是有点差距的。

劳家辉:我是广东长大的。

赵力:我也关心广东的艺术创作。我上大学时,我的学长侯翰如是来自广东的,他总给我讲广东的艺术家和创作,我看后觉得他们和我们那时候在北京的艺术环境完全不一样,讨论的话题关注点也不同,這非常好。我觉得艺术家的所有路径、思想根源要真诚,把内心完全打开,不要抑制自己,慢慢让它长起来。艺术上体现出精神成长的感觉,艺术作为一种精神表达,会由着性子长起来,这特别珍贵,也特别有意思。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多样化的时代,我们要看重最珍贵的、由内心成长长大的个性,这种才更容易出彩。

你刚刚毕业两年嘛,能留在北京,挺好。很多广东同学毕业就回到广东去了,文化、语言环境都很舒服,但是就像出国留学,一毕业就回家了,没有进入到真正的差异化的文化环境,所以就得不到文化的互补性的资源。我觉得你可以在这里待一段时间,你已经在做群展了,要有坚决的地方,你的创作里,系统性的东西有,因此不要太在乎浅了、深了这些,要把自己的东西考虑成熟了,一边创作,一边让自己心性自由成长起来,然后就越来越有信心了。

我觉得你的性格不是特别着急的那种,别人看到的你的作品,有可能和你自己看到的有偏差,没关系,你也需要人慢慢地了解你。

劳家辉:感觉是被骂出来的。

赵力:不不不,不怕骂。尤其是从(美院的)附中出来的,在有限的条件下能走到这一步(的艺术家)都是被骂出来的,都有点“我就是我”的感觉,同时还有点羞涩。要慢慢地成长起来,这是有过程的。

劳家辉:对,一年到两年过去,想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毕业了,反而创作的作品越来越“温”了。在学校时候,可能更加有活力。

赵力: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劳家辉:可能到学校外面后会感觉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在外面待一年,相当于学校待两年的比例。

赵力:对,你现在离开了学校,要一个人面对很多事,不像在学校吃饭可以去食堂,或者和几个同学在一起,有一个群体。尤其是附中出来的,同学和朋友都是一群一群的。从學校出来后,无论是创作还是生活,都是一个人,这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偌大的世界,和你一个渺小的个体,这个时候你特别有压力。所以前面那一两年到五年是很难过的,但是这也是自己真正长大、有个性的一个阶段,这个是关键的时候。我从你的作品和现在状态来看,你不差,比别的年轻艺术家要好一点——因为很多美院毕业的人在毕业的前一两年都不能创作,以前被美院的老师指点下创作是被动的,等他们真正出来靠自己,一下子外界的压力就没有了,就完全都不知道干什么了。而你这两年过得还挺充实的。

艺术青年最关心:一个职业艺术家必备的素质是什么?

“首先得先厘清‘职业艺术家的概念,重点在‘职业二字。职业的意思就是做艺术是你的职业,你可以用这个职业养活自己,也当然最好养活家人。现在很多人毕业后从没有工作过,对于社会性的权力结构毫无认知,直接就步入所谓的‘自由状态,可是这个自由是还需要每月向父母要补贴得来的自由,根本就是个伪自由,在我看来,艺术行业是盛产精致的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胜地。上班当然不爽,人的快乐指数可能会很低,可其实挣钱糊口,认知生活的不易,不是一个人正常该做的吗?艺术家是什么特殊人群自带光环吗?而且‘艺术家这个头衔是不是有点太沉了?你还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还没能用一个能力证明自己,怎么就‘家了,怎么就‘职业了,‘自由了?其实很多人也就是借艺术之名,逃避些本该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我的责任。在类似‘做自己就好的荒谬价值观下,想象一个莫须有的闲适自在的摇篮在那儿,召唤赢弱自我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撒娇。回到正题,艺术家从某种角度就是个劳动者,他是产业链的最初一环,就是生产者,产出好作品,这是最基本的本分,简单说,艺术家就是个‘干活儿的,所以一个职业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就是把活儿干好。其它附带的所谓生活形态,和任何一个公民同等权利,那是个体能力条件下的自我选择。”

——向京(知名艺术家)

如何在现实世界里坚持创作?

“我建议青年艺术家,要勇敢地走到更广阔的艺术世界里,和外部世 界产生更多联系,向外部世界更多地学习。我相信从内外两个方面可

以让青年艺术家走得更顺利,从而进入艺术世界

里更核心的部分。”

——张正霖(著名策展人)

未来该如何发展?怎样让作品被展出?

“对于年轻艺术家,未来的发展同样重要。作为艺术家,怎么能通过艺术来生活下去,要在哪展出作品,哪些画廊对自己的作品感兴趣,怎么寻找到今后的创作走向,这些问题是最常被问到的。据我的观察,那些能被画廊展出的作品,都非常专业,而且创作上很出色,艺术家们都明确地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那么如何进入画廊呢?你要知道最适合自己的画廊,要学会阐述自己的艺术创作,阐述自己与创作的关系,并且自信,只有你自信,画廊才可能对你有信心。”

一一Nicholas Tsoutas(著名策展人、艺评家、作家)

创作中感到迷茫怎么办?

“艺术没有一个公式和标准答案,首先是自我的被塑造,自己成长之后才可能结构出真实的和更有内核的问题。”

——向京(知名艺术家)

艺术创作中要如何突破?

“最重要的是坚持,一定要在艺术创作这条路上坚持,某种程度上深入地检视自己的艺术道路,包括自己运用的艺术语言和媒材,从里面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盲点,在上面下硬功夫,一定会在美学方面有所创新,能在同辈和运用相同语言的艺术家里面脱颖而出。”

一一张正霖(著名策展人)

怎样衡量自己现在的创作?

“怎样去融入这个时代的艺术实践中,在今天,做艺术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年轻艺术家去思考。你首先要了解自己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要了解自己的创作,为自己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一Nicholas Tsoutas(著名策展人、艺评家、作家)

如何建立未来的创作走向?

“年轻艺术家有不同类型,一种需要雪中送炭,一种需要锦上添花。对于锦上添花的艺术家比较容易,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创作方法和结构,只是需要调整。而有些艺术家,基本上他的兴趣点都没有建立,这需要他自己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需要一种对未来的判断。”

——徐累(著名艺术家)

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价?

“谁是青年艺术家作品的定价人?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但是答案肯定五花八门的。一般情况下,艺术家、经纪人、收藏家都会成为作品的定价人的。但是从青年艺术家而言,他们的作品一般都是刚刚进入市场的情况,所以没有任何的自我经验的。所以最合理的方式是根据市场参考价来定一个大致的价格。在国外,艺术家都是通过市场经纪机构来卖作品的,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可以借助买卖过程中的第三方来撮合价格,或者由这个第三方拟定一个公允的价格。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不成熟,所以青年艺术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参考价来给自己定价,更值得推崇的是可以通过咨询市场第三方机构的意见给自己的作品定价。”

——赵力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