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还有多少“黑天鹅”藏在后面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08月28日 10:33

...关注赛升 但是医药公司一样有黑天鹅,看过一篇 赛升药业主动撤出...

邢海洋

疫苗事件使长生生物一夜归零,整个医药行业也因此陪绑,接受投资者的重新审视。今年市场一路下行,医药行业硕果仅存。可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大健康概念,却被一场疫苗风波打击得七零八落。医药业看似“高大上”,没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很难进入,在疫苗面前却被剥得体无完肤,让人看到原来一个个不过是作坊的家底与集团化销售能力的结合。这样的企业能有多强的竞争力和多宽的护城河?

位于以色列南部的一家仿制药制造厂

上市公司的财报是洞悉行业秘密的最直接工具。年报时刻,每一家医药企业发了报表,都会引来一阵唏嘘之声:白云山,主营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药为一体的医药企业,用于销售的费用有42亿元,研发费仅不到4亿元。这还算是医药业的“进取型”企业,医药行业中很多企业几乎没有研发投入,如海特生物2017年实现了7.5亿元的营业收入,结果4.96亿元全用在了销售上,用于研发的只有区区2000多万元,占营业额的3.16%。在A股220余家医药企业中,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2%~3%的企业比比皆是,可它们却用整个收入的一半左右来做销售,国农科技、济川药业、吉林敖东、通化金马等等,这样的轻研发、重销售的企业数不胜数。

任何一个行业,不思进取者都少不了,这是平庸的大多数效应。可“优中选优”的上市公司中却拥挤着如此多的平庸医药股,还是让人不理解,尤其是本届证监会加强发审审核,力图为投资者把关,选出优质潜力股。海特生物于去年上市,曾经是一家创新药企业。根据公司招股书,其主要产品金路捷是公司将198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将近50年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化学品的产物。可公司营业十余年来,其产品线还只有这种神经修复药,而其在神经系统药物市场中的地位并非不可替代,同药效的产品数量众多,金路捷的市场占有率仅排第三。医药市场的快速迭代,意味着海特生物在金路捷度过产品黄金期后,业绩下滑不可避免。可这样一家江河日下的企业,证监会也为它敞开了大门。

其实,即使产品单一,如若企业掌握独门配方与科技,上市融资并无不妥,可海特生物一进入A股,就破了药企的销售占比纪录,2014~2017年,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了65%。不仅在医药业拔得头筹,也雄踞A股之冠。而海特生物的营销,超九成费用是用在“学术推广”上,这更是一个广受诟病的灰色利益链,即“邀请医学界专家召开学术研讨,报销住宿费、差旅费、会议费等”,这种借着“学术推广”卖药极其容易滋生腐败,发审委员们虽质疑却放行,A股投资者不幸又成了“韭菜”。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摄于7月24日)

如果说海特生物毕竟是破纪录者,还是个别现象,作为整体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又如何呢?据统计,2017年期间,A股生物医药板块合计获得营收6136.6亿元,只有4.37%的资金投入了研发,投入资金268.16亿元,却有1413.6亿元的资金投入销售费用,占比达到了23.04%。提到药企的销售费用,不能回避的是“两票制”。这是医药改革的一部分,2017年开始实施。此前药厂卖药,到患者手中往往要开七次八次发票,层层转卖,如此一来一颗药丸到了消费者手里,成本与中间利益是一笔糊涂账,大家都不知道钱被谁赚去了。“两票制”要求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这样流通环节虽未减少,但价格的变动却是明晰的。于是,可资比较的198家上市药企,有一大部分2017年的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近80家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30%以上。原因何在?过去,药企利益输送的任务甩给了中间商,既能规避法律风险,又能压低销售费用。如今却只能高开发票,自担销售费用,将销售费用和可能的灰色利益输送全部算在出廠价上。

至此一个巨大的黑洞实际上已经展示在了投资者面前,只是沉醉于大健康概念的人们,还要等到被长生生物粗制滥造的疫苗惊醒。长生生物这只“黑天鹅”的落地,砸出了医药业,这个所谓朝阳产业的残酷现实。

从2012年开始,全球共有600多种专利药将陆续到期。这对靠研发获取高额利润的海外药企不是好消息,但对于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中国企业却是赚钱的大好时机。加之上一轮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医保紧缩,增加使用广普药物,发达国家的药品销售收入增幅放缓,按不变汇率计算,美国的医药销售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8%。而在中国,人均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再加上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红利,中国卫生总费用从2008年的1.4535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4.058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各路资本投身到这一朝阳行业,而借着众多专利药到期“淘金”,无疑是最取巧的。

辉瑞公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万艾可的美国基本专利于2012年到期,在中国的专利于2014年7月到期。美国基本专利到期后,十余家药企的仿制申请获得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美国的市场上可谓百舸争流,药价大降。在韩国,市场瞬间冒出28种仿制药。可到了中国,只有“白云山”一家获得了批准,并且这款名为金戈的药品剂量是万艾可的一半。仿制药与原研药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两厂家和谐相处,都定价不菲。2017年金戈实现销售收入5.63亿元,而其同期的生产成本为4149.65万元,毛利率竟然高达92.7%。对于一款仿制药,这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辉瑞公司位于美国波士顿的研发部门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在公司网站上,白云山制药是这样解释的:“其实早在1997年,白云山金戈就开始研发和投入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和片剂(俗称‘伟哥)的研制工作,后来由于辉瑞公司在中国申请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用途专利获得了批准,白云山不得不暂停了生产批件的申请注册。”如此解释,画外音是否该理解为“我们被别人抢注了,所以国家补偿我们,让我们独家仿制”。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竟说:“中国仿制药企业更多的还是以简单模仿为主,众多企业涌入单一仿制药市场是一种资源浪费。”试问,用行政命令维护垄断利润,对患者的利益是否构成了侵害?

靠着行政保护就可大赚其钱,药企哪里还有研发的动力。A股224只医药股中,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0%的公司有199家,占比88%,仅有6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5%。而美国上市药企中,仅诺华制药一家,2017年就投入研发费用89.72亿元,占营收的17.9%;默克集團更投入超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25.44%。我们整个国家的上市医药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还不到海外一家企业的一半,并且诺华还不是最大的一家药厂。也难怪贸易战刚一打响,中国的医药企业就在资本市场上溃不成军了,那些食药监局的管理者们是否该反思?

2016年11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家长给他患有慢粒白血病的9岁孩子服用格列卫

中国医药产业销售上的灰色交易并不是秘密。2013年,公安部宣布已拘留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的四名高管,他们涉嫌通过旅行社贿赂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贿赂金额达4.89亿美元。被调查的高管称,行贿成本最终包含在药品价格之内,比例高达药品最终价格的30%。那次打击中,法国的赛诺菲、瑞士的诺华以及美国的礼来都暴露出贿赂丑闻。可惜医药界的反腐在那场风暴后并未能深入下去,尤其未能深入国内的医药企业。几年之后,甚至连收入的三分之二都用于销售的企业都堂而皇之地上市了。粗略统计,A股中224只药企,销售费用占到收入一半的竟然有14家。

如果整个行业都在忙于开研讨会、推介会,都充斥着与医生勾兑的医药代表,充斥着与药监局沟通的公关人员,行业风气如此,那些立志研发的企业又将如何立足呢?比如曾被光环笼罩的华大基因,作为一家著名的科技公司,2016~2017年,两年累计研发支出为3.51亿元,尚不及两年累计销售费用7.3亿元的一半,2017年仅申请了8个专利。而其竞争对手美国公司Illumina,2017年研发投入达到5.46亿美元,研发投入占比达19.84%,2017年申请了240个专利。

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的一名科学家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实验室中进行药物研发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