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TOP30稳中有变-留学指南 留学 环球网 留学 环球网
谢九
从“稳中向好”转为“稳中有变”,中国经济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当前中国经济的敏感时刻,这次会议为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做了最全面的定调。
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长期以来,官方对于中国经济的描述一直是“稳中向好”,此次会议描述为“稳中有变”,对经济形势定调出现重大变化,意味着经济政策也要出现相应的调整。
这次会议总共提出了六大任务: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第三,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这六大任务来看,第一条无疑是最核心的任务。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提法一度引起极大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会淡化经济增长指标,转而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长期以来的稳增长可能会淡出历史舞台。不过从这次政治局会议来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速的重要性重新抬头。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句提法最重要的变化在于,货币政策剔除了“中性”二字,从此前的“稳健中性”变成了“稳健”。从过去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变化来看,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在2009年和2010年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11到2016年,货币政策的基调转为“稳健”,但在稳健的基调之下,货币尺度还是较为宽松,2017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多了“中性”二字,但實际上货币尺度出现了大幅缩紧,尤其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环境都感受到了货币紧缩的强烈冲击。直到今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被解读为开始转向,而到了这一次政治局会议,正式确认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回归到“稳健”。
2008年以来,我国一共实施过3次宽松政策,其中2009年那一轮主要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12年主要为了应对国内经济下滑,实施过2次降息和2次降准,宽松的力度不算太大,而2014~2015年那一轮宽松,一共实施了6次降息和4次降准,宽松的力度相当之大。从宽松的效果来看,可以说一次不如一次,尤其是2015年那一轮宽松,当时释放出来的大量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导致驱赶资金脱虚入实成为当年重要的经济任务。在那一次宽松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轮最猛烈的上涨。
随着这一次货币政策再次放松,是否会再度刺激房价上涨无疑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此次政治局会议对此做出了回应,在第五大任务中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价的表述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次表述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前者意味着允许房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只是不能过快上涨,而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意味着已经不能容忍房价的上涨,这样的表态可谓史上最严。不过,最终房价的走势如何,是会再度大涨还是被封死上涨的空间,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第二大任务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这也是当前重大的政策转向。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和去库存是初期的重点,2017年以来,去杠杆开始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而此次政治局会议确认了补短板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后,市场开始猜测是否意味着去杠杆已经中止,《人民日报》也在7月份发表文章,表示“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此次政治局会议表示:“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这意味着去杠杆并没有中止,不过要注意力度和节奏,对于中国经济的沉疴,不可急于下猛药医治。
政治局会议关于补短板的全文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不难看出,基础设施领域被视为补短板的重点。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在经过多年的高速投资增长之后,继续大规模投资的空间已经不大,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出现了提前透支,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如果继续大幅加码基础设施建设,只会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使得地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投资基建已经不太现实,更多只能是寻找投资不足的地区来补齐短板。今年7月底,李克强总理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施工现场时表示:“川藏铁路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其投资建设将会带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们早已看准、迟早要建的有效投资项目。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快补齐这个短板,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去年以来,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委对于PPP模式大力整顿,加之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力被约束,今年我国的基建投资规模大幅下降,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0%多下降到7%。在新一轮补短板的刺激下,预计基建投资规模将会有所反弹,但考虑到这一轮基建投资只能是小范围刺激,最终基建投资反弹的力度也不会太大。
除了基建投资之外,“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也被视为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中兴通信事件”爆发之后,我国科技领域创新不足的现状被充分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被提上台面也就毫不意外。
不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间,对于当前“稳中有变”的中国经济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在短期增长压力之下,中国经济不得不重回稳增长的老路。不过,过去10年来刺激效果已经越来越弱的宽松政策,这一次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预计也不会太过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