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为具有社会理想的项目工作”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01月17日 13:52

...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生活、关于职业、关于社稷……这是他...

三联生活周刊:设计互联自我定义为“以设计驱动社会发展”的综合创新文化机构,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里?

伯曼:如今的时代形态之一即互联性,通过互联人们可以实现同步化,拉平并重新树立自己的社会关系。当代设计也已经成为一门包容性的学科,成为制造、编码、组合、协同和传播等多元文化的共同要素,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设计正在以超越物品的形式组织我们的生活,构成与世界互动的交界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为“设计互联”而不是设计博物馆,我们的标志中有圆形、正方形和交叉的X。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创建连接,在中国和欧洲、设计与社会、设计人才和企业机会、不同学科、公众和博物馆之间等等,在文化、商业和公共建筑这些不同功能之间建立联系,我们希望能够以设计促进、影响和激励周围的世界。

三聯生活周刊:它和常规的设计与艺术馆有什么不同?

伯曼: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它到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不只对设计进行展示与讨论,还能对它进行培养、测试、孵化与证明。建筑本身从各个方面协同了设计互联,从我们楼层的平面图上就能感受到整个项目的丰富性。观众、会员、捐赠者、合作伙伴等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沟通、协作和创造,我们希望能够创建出一种文化中心的新型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设计互联每年的运营费是多少?

伯曼:到目前为止设计互联的总投资是13亿元人民币,但每年的经营预算,说实话我也还不知道,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经营能力,而不是上级机构的拨款。我们是一家文化企业,不仅有文化部分,也有商业部分,需要找到两者之间有趣的重叠,产生新的收入形式,在不同部分之间产生交互作用。我们可能把展览中的新知识变成商店里的新产品,或者使用在教学培训中,如果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赞助商和捐赠者,获得更好的场地租金收入,相应的文化部分的预算也就越高。

三联生活周刊:你为什么接受设计互联馆长的职位?毕竟把全家从荷兰搬来深圳也是一项大的决定吧。

伯曼:我在2013年担任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策展人,展览就是在蛇口价值工厂举办的,深圳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了。接受这一职位的深层动机是出于我想为具有社会理想的项目工作,具有这样的尺度规模和社会职责的文化项目,可能全世界也没有多少。在荷兰,20世纪曾经有段时间充满了用设计创造一个更好社会的精神,无论从基础建设、城市景观、水处理、医疗保健等各方面,设计都非常具有前瞻性。现在的荷兰设计变得很别致、很好玩,但设计师失去了那种前瞻性,失去了创造更好社会的精神。相比之下,深圳是一个富有社会能动性的城市,强调个人发展和表达,这种积极的能量是我喜欢深圳的原因。在中国,我希望设计师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其实可以具有宏大的社会愿景,用设计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只是把设计作为个人的艺术声明。

三联生活周刊:设计互联的开幕展“数字之维”(Minding the Digital),它背后的策展思想是什么?

伯曼:如果说数字(Digital)代表信息技术,那么思维(Minding)就代表了人的思想和智慧,我们通过它要表达的其实是数字技术世界里“人”的因素。我们希望人们理解,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深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技术,用它们来创造什么。从展览中你可以看到,虽然技术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的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作品,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这种丰富性不是来自电脑,而是来自人的智慧,“数字之维”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社会创新和想象力。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