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办到实业家的唐廷枢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01月02日 18:56

从买办到著名实业家的唐廷枢-博鳌亚洲论坛

李翊

1892年唐廷枢逝世之时,上海《北华捷报》报道:“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唐廷枢,号景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这里邻近澳门、香港,早期的买办,很多从这里产生。到了唐廷枢充当买办的19世纪60年代以后,这里已经有不少买办世家,出现了买办的第二代。和唐廷枢同乡并且先后不久担任洋行买办的徐润和郑观应,就是例子。

徐润的伯父徐昭珩,在19世纪50年代初期,就已经总理上海宝顺洋行“行内办房事务”。徐润本人15岁就“留宝顺行学艺办事”,继承了他伯父的衣钵。郑观应的叔父郑廷江在上海是一个颇有势力的商人,曾经担任过柯化威洋行的买办。郑观应17岁进洋行“供奔走之劳”,也是从郑廷江那里学习英文开始。

唐廷枢的父亲,是香港一个外国人的听差。唐廷枢的哥哥唐廷植,弟弟唐瑞芝、唐国泰,都是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单是怡和洋行一家,从唐廷枢经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纪常四任买办为时达半个世纪以上。

唐廷枢少年时期,在香港的一家教会学堂接受了6年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的人。他学得一口好英语,“说起英语来,就像一个英国人”。离开学校以后,唐廷枢在香港一家拍卖行里当过一名职位很低的助手。从1851年起他先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当了7年翻译,后在上海海关担任了三年所谓关长。1861年,唐廷枢通过同乡、怡和洋行买办林钦的介绍,开始“代理该行长江一带的生意”。两年以后,唐廷枢正式接替林钦,开始了他10年的买办生涯。

还在担任香港政府翻译的时候,唐廷枢开始经商。早在1858年以前,他就在香港投资于两家当铺,其后在60年代初期上海一度出现的棉花出口贸易的高潮中,他又进而从事棉花投機生意。他独自经营的修华号棉花行,实际上成为外国洋行收买中国棉花的一个代理机构。

担任怡和买办以后,唐廷枢除了为怡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扩大洋行势力等经常业务以外,还为他的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推销鸦片、运销大米食盐甚至染指内地矿产的开采。一句话,就像他的老板所说,“唐景星现在是站在我们的鞋上”。也就是站在怡和的立场上,代理怡和的一切生意。同时,他又和林钦合伙开设茶栈,以适应洋行收购茶叶的需要,并先后投资于上海三家钱庄,以周转他的商业活动。而为了买办业务和自营商业的两种需要,他又在洋行之中,设立了自己的“办房”,也就是买办的事务所。

上海三个和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同业公所——丝业、茶业两公所和经营鸦片的洋药局,在1868年以前都已先后建立。唐廷枢和徐润等人都是这三个机构的董事,是把持这些机构的核心力量。

1873年是唐廷枢一生重要的转折。他离开了怡和洋行,参加当时以李鸿章为背景的轮船招商局的改组工作。唐廷枢之所以愿意“脱下外国的洋皮鞋,穿上中国的土布鞋”是有原因的。据说唐廷枢有一次回香山过年,坐的是洋人的船。正赶上台风,耽误行期。船上淡水有限,于是洋人定了个政策:船上所有中国人一天只有一瓢水的用量;而船舱底部的洋人,反而没有限制。国家落后,民族软弱,受人欺侮,这让唐廷枢深感痛心。所以,当李鸿章发出邀约,他便答应了下来。

从1873年到1876年,唐廷枢的活动,主要在轮船招商局。随着洋务派企业活动的扩大,唐廷枢在洋务派官僚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876年,唐廷枢一方面接受福建巡抚丁日昌的委托,筹办福建、台湾两地的洋务;另一方面又受李鸿章的委派,积极筹办开平煤矿,与此同时,他在招商局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885年他完全脱离招商局,专管开平煤矿。这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时最久的一个。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在他亲自主持之下进行的。这个矿的年产量,在19世纪的末期,曾经达到78万吨的高峰,为当时其他的官商煤矿所不及。作为它的组成或附属部分,还有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开平铁路和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这些也都是在唐廷枢倡议和主持下兴办的。这所煤矿为洋务派官僚提供了他们所汲汲以求的“海防用项”。

另一方面,洋务派官僚企业也为唐廷枢这样“久贾而官”的人准备了政治上的晋身之阶。在唐廷枢进入招商局之前,他就已经取得了一个同知的头衔,以后他的官衔随着他在洋务派官僚企业中的地位而上升,由同知升为道台,他的声名在洋务派官僚中间,得到交口称誉。

虽然辞去了买办的职务,唐廷枢并没有割断与洋行的联系。他让哥哥唐茂枝进入洋行当买办,通过哥哥“巨大势力和努力奔走”,怡和洋行买办这个职位实际上成为唐廷枢在上海调动资金的代理人。他同时在两方面都有投资。正如徐润所透露的:太古、怡和、招商局三公司齐价合同之所以能签订,是由于唐廷枢在英国和这两家洋行的行东做了最密切的订交。到了开平矿务局后,唐廷枢又把矿局和开平铁路公司在伦敦的业务,全部托付给怡和的老板惠代尔,在业务上彼此合作无间。正因此,唐廷枢在外国洋行和商人中间,也保持着很高的声誉。

不过,外界对唐廷枢褒贬不一。在收买旗昌轮船公司的交易中,有人揭发他利用公司股票跌价的机会,挪用公款私购大量旗昌股票,从中赚取暴利。在1883年招商局财政困顿,不得不向怡和洋行借债度日时,他又以怡和借款,“擅抵私欠”。他和徐润等人利用公款进行投机活动,使得招商局财政在1884年的上海金融风潮中一度陷入困境。

19世纪70年代以后,唐廷枢在洋行企业和洋务派官僚企业之外,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企业活动。在进入招商局之前,他曾在香港集资数十万元,“先租两船,往来港沪”。进入招商局以后,他和徐润等人先后创办长源泰、长发两堆栈和仁和、济和两保险公司,开中国人自办保险公司的先导。此外,在开平矿局期间,他在矿业和工业的投资方面进行了很多试探。就在他死去的前一年,还邀约郑观应计划经营造纸厂,而在他去世的当年,又和徐润等人筹办热河的建平金矿。这些试探活动,大都半途而废(如承平银矿、天华银矿),有的根本没有开办(如迁安铁厂)。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世纪80年代以后,唐廷枢的经济活动,已经逐渐由流通领域的商业转向生产领域的工矿企业。

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病死于天津。根据他生前在各企业的投资估计,他遗留的财产,至少在百万两以上。但是,他的同行却说他“身后萧条,子嗣靡依,未能稍食其报”。

(参考书目:《唐廷枢研究》 汪敬虞著)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