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关注儿童的心理建康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12月20日 09:49

幼儿教育须关注心理健康

吴琪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在幼儿园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孩子遭受了不好的对待,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性质严重的虐待,比如用针扎孩子,这是恶意伤害。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勇敢地站出来,及时制止恶意伤害,停送孩子去幼儿园,让孩子生活在安全的地方。然后家长取证、与老师对质等,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包括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孩子、维护权益。

现实中更多遇到的是另一种情况,老师对孩子的举动并非出自恶意,而是由于老师没有理解某个孩子的特殊性、特别状态,或者老师不了解孩子发展的特点,而带来的一些问题。

在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带着善意与老师沟通。讲明自己孩子的特点,比如我家孩子特别爱动、我家孩子过于沉默、我家孩子非常敏感等等,这样老师能够了解孩子的特点,与家长一起共同帮助孩子。

有些孩子很难融入集体活动,比如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和有自闭倾向的孩子。这类孩子从小就会消耗家长很多的精力,有些孩子在治疗后恢复得不错,可以进入幼儿园。但是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很难配合,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找老师说明自己孩子的特殊性,让老师明白,孩子不是故意捣乱或故意与他人发生冲突,而是由于孩子生理、心理或是大脑发育方面的问题,使孩子难以进行集体活动。

当老师了解到孩子的特殊性,也感受到家长的善意和寻求帮助的态度,一般来说会积极配合家长的。这样一来,老师对于特殊的孩子也容易接纳和帮助,而不是隔离、排斥和嫌弃。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面的配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待?

当普通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家长们应该从孩子的情绪状态、身体状态、睡眠状态等多方面观察孩子,判断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问题了。孩子表现出情绪问题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是很多原因是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和解释的。有的孩子表现为不高兴;有的会用身体症状来表达情绪不好,比如总是说头疼、肚子疼;有的出现入睡困难或夜里惊醒。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和感受很重要,当孩子状态不好时,家长应该警惕,别让孩子的情绪问题累积时间太长,从而转化成心理问题。

有时候,家长如果掌握了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方法,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明白孩子从绘画、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感受,家长就能进行有效介入。

但是有时候,孩子的情绪问题与家长相关。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特别不顺利,他们容易把情绪指向家长,认为是家长非要把自己送到不好的地方受苦。这种时候,家长自己介入孩子情绪,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我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去寻求第三方支持,比如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的第三方更容易帮助孩子解开心结。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专业的心理咨询会根据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当孩子情绪不对时,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表现。家长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有耐心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家长能包容孩子负面情绪的发泄很重要,哪怕孩子有时候是用非常激烈的方式来表达。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家长不可以着急、不可以打骂或指责孩子。

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家长既要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又要在孩子表达时,能够保持温柔、坚定又有弹性的态度。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三点:第一,不伤害自己;第二,不伤害别人;第三,不破坏环境。在这三条根本原则之下,孩子的很多行为和态度家长不要太小题大做,不要过度关注和解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

对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最好的预防,其实是家长有个好的人格状态,注重自我成长,能够学习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学习对孩子情绪的接纳。

孩子3岁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早已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孩子进入一个社会化的机构,很多时候是把从家长那里学来的东西进行实践。所以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如何与人相处,自己的心智程度有多高,对孩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中国绝大多数幼儿园,老师一个人要管不少孩子,她们能够确保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不错了,很难做到给予孩子父母一般的爱。所以家长们要明确自己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过于依赖老师和学校是不现实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不主张孩子在3岁之前进入幼儿园。如果家里情况特殊,不得不提早送孩子去幼儿园,也请家长们花更多精力关注和陪伴孩子。父母的作用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要陷入自责情绪。有一些问题,不是家长与孩子相处不当带来的,比如孩子先天性的多动或自闭。家长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才能心态平和地面对。

怎么选择和观察幼教?

幼教最重要的素质是有爱心。

很多著名的心理咨询师都总结:心理咨询中什么最有疗愈作用?答案就是爱。

幼教是否有爱心,这是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眼神能感受到的。有的老师对孩子有大爱,孩子调皮捣乱,她的眼神也是慈爱的。有的老师当孩子表现好时,眼神里是肯定,孩子表现不好时眼神里出现排斥、贬低,这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爱心,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可以学习的成分。一个老师对孩子的接纳度,可以通过知识的扩展来达到。过去我们喜欢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评价孩子,但这样想问题其实是有局限性的,当一个人学习了比较多的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她就会认识到,不同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样对于孩子到处乱跑、有反叛意识,就能从比较积极的方面看到背后的原因,从而正面引导,而不是负面对待。

幼儿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人的多样性。孩子在读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同伴,有的孩子特别爱说话,有的很沉默,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运动能力强。孩子在接触中,能够慢慢意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特点是什么,了解自己擅长的是什么。这样孩子在接受自己不足的时候,能够接纳别人的不完善和不完美;反过来说,孩子在接纳别人的不完善和不完美时,也更加能接纳自己的不足。这是孩子在集体中能学习到的特别珍贵的东西。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