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落的美味重返餐桌慢慢建设合乎需求的农业世界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10月26日 08:25

...来源 新京报俗话说得好,驴子浑身都是宝 驴肉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17国际慢食全球大会于在享有“美食之都”盛誉的成都拉开序幕。全球92个国家,近500名国际代表相聚成都共襄盛举。

国际慢食协会主席卡洛·佩特里尼,这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全世界生活态度的灵魂人物,被英国《卫报》评为“最有可能拯救地球的50人”,入选《时代》周刊英雄榜的传奇,来到成都,带来21世纪的“慢生活”理念。

卡洛对食物以及吃食物的态度与人不同,著書《慢食,慢生活》阐述自己关于慢的理念,“优质”、“干净”与“公平”,是卡洛所提出的选择食物的三个要素。同时,还应鼓励邻近、本地、或是来自远方但符合以上可持续条件的食物。“每当我们购买不尊重不同生产阶段环境的产品时,我们便牵连其中了。”在他看来新美食家不是只耽溺于眼前美味的老饕,而必须知道食物的历史、来源、知识。新美食家同时也应该是“餐桌前的农夫”,是食物的“共同生产者”,要具备农业、环境知识和生态意识,懂得维护且能保留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及本来滋味的耕作方式。

卡洛铿锵有力地说,新美食家的使命在于“选择”。对食物的选择权利,在这个利润至上的世界,是新美食家强有力的沟通工具。

他进一步提出了“美食学”这个学说。强调美食学是一种研究食物、饮食文化的科学, 是关于一个人吃东西时所有合乎逻辑的知识。涉及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农业、畜牧业及农艺学、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缘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科技、烹饪、生理学、医学、哲学……

他积极倡导,须将人之于环境的义务与食物上的享乐紧密联系。

“味觉是一种需要被训练、教育的能力。”“一开始没有这些享乐及美味的火花,也许什么事都不会发生。”“耕种的人绝对不能忘记去尝试味道……如果一个产品不好,即使是有机的,也没有任何意义。”

卡洛认为,在过去,从耕作、加工到消费,以至欢喜享用,“有一条像是脐带的东西联结着,而今,这条脐带已被切断。”而能够重新将这无奈的断裂重新缝合起来并发挥影响力的人,就是新美食家。

慢食(SlowFood),这个席卷全球,已成今日人们探讨食物、面对食物之际无法忽略的重要思潮,正是在卡洛·佩特里尼的手中发起、建构、发展、传播、发酵,影响无穷广大深远。

卡洛·佩特里尼的成就绝不只是宣言与学说的揭橥,他还积极起而行,借由诸如国际慢食协会、美食科技大学、“大地母亲”项目、“品味沙龙”、“美味方舟”等各种组织与活动的成立和举办, 以及与各地农业社群的横向串连,期望借由人类对食物的反思、觉醒和回溯,解放自己不再受制于速度与量的迷思,重新 “缓慢过生活”,甚至从头建立自然与人和谐共生共容的美好新世界。

“新乡村”,他在《慢食,慢生活》里,满怀梦想地勾勒着:那是“小规模生产、自给自足、作物多样化、使用传统方式、完全尊重当地生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农业生态之间有利互动”的乐土。

“缓慢过生活,就是让我们重新开始的关键。慢慢地建设合乎我们真正需求的农业世界。”卡洛·佩特里尼如是说。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卡洛·佩特里尼

Q:谈一谈SlowFood的现状与发展?

A:我们最大的成就是把慢食运动带到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在这个170多个国家当中进行工作的时候,我们也非常注重这些国家在文化上面的多样性。

我们将来需要面对的挑战都是共同的,挑战既包括气候的变化、环境的问题,也包括在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需要作出的努力。

国际慢食全球大会有一个主要的议题,是我们来想一些办法,怎样去一起面对这些挑战。这些挑战并不是可以依靠单独的一个国家去完成的。比如说在解决气候的问题上,就是需要全球所有国家的人类一起去面对解决。同样的情形也会出现在环境的问题,和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我们在成都的一个目的,也是找到一个办法去面对这些挑战。

在面对这种挑战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一种对话,进行一种联盟,我们来想一个办法,就是怎样让大家能做一种沟通。各个民族种族之间的友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把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中国人民的友谊联系在一起。

Q:2017国际慢食全球大会提出乡村共建计划,为什么主题是“乡愁的力量”?

A:我们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农民的历史。在7000年之前中国人民就有了养蚕的历史,也能成功制造出丝绸。在6500年前,中国人民就有了种植水稻的历史,驯化了野生的水稻。我们认为中国整个的历史都是建立在耕作、劳作、农村的历史上面,生产食物,同时在生产食物的过程中创造文明。这种情况在欧洲、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

今天我们非常看重工业化、看重科技的发展。我们认为农业是退居二线的产业。但我们所有的人在不吃饭的时候都是不能活着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耕作、文明、农耕的历史。必须要尊重中国农民的历史。我们也对这种传统的一些口味也有一种乡愁。

今天我去了一个村子,可惜只有老人在那里生活了。我们要让他们重新恢复活力,这样才能尊重祖上给我们留下的家产,同时我们要努力的让年轻人知道回到乡村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也是在这个地方创造一种条件,让他们得到更多回报。我们应该大声说:回到乡村是最现代的事情、最时髦的事情,当今文化最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能通过在一个生态文明的进程当中修复这个现状,那么我们就可以给全世界的农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Q:我们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开始实施,是采集了很多数据吗?

A:我们这个共建计划的模型的制定是通过和很多大学之间的合作,也参考了过去做出的很多重要的科研工作。

生态农业和生态乡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够建设这种生态乡村,我们的未来是不存在的。如果所有的年轻人都离开了乡村,而到城市去生活的话,我认为对于中国以后的农业是没有未来的。为了让这些年轻人真正留在乡村去生活,我们也必须保证乡村对于年轻人的态度是开放的。在乡村生活和在乡村生产食物必须都是件快乐的事情。在这种乡村当中也必须有一些和现代、和科技相结合的点。

Q:那么在未来像我们现在在成都、湖北的一些乡村搞的一些试点,以后它们是可以复制的吗?

A:我们认为这个事情是完全可行的,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创造出一些示范性的项目。我们通过这些示范性的项目,让其他地方看到这种可行性。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快乐真正带到乡村中去的话,就能战胜这种挑战。今天我们认为在中国乡村中的年轻人是感受不到这种快乐的。他们会认为这种快乐只是在大城市当中。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要创造出一些生态的、有快乐的乡村。

Q:国际慢食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A:国际慢食成都大会是在国际慢食历史上的里程碑,大家都表示愿意以开放心态面对新的态势。大会让我们体验了中国的待客方式,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中国在如何关注青年返乡和生态农业的计划。

在中国成都大会上提出的慢村共建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计划,如果在中国实验成功,我们将推广到全世界去。

“乡愁的力量”体现在哪里?

所谓“乡愁的力量”并不仅 仅 是回味过去,而是通过过去的力量看到将来。乡村再建这个话题 在全球都备受关注。农民创造的历史,如 果说忘记了这一点,就忘记了我们自己的历史。农民是在生产食物,如果没有食物,就没有生命。人与土地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神圣的关系,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关系,值得保护的关系。endprint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