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车电影兴起 看汽车文化与汽车工业的良性互动
王涵
怎样的影视生态环境才是良性的?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影视从业者都有自己的考虑和答案,但刘国权的回答简单而又有力:“就是两个词:真诚和认真。真诚指的是对你的观众真诚、对你的作品真诚;认真就是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做事,急功近利的心态少一些,尽量做到完美,不留遗憾。”言简意赅的两个词包含了刘国权对当下影视生态环境的认知,虽然这两个词语看起来朴实、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跨越重重艰难。
把悲情包裹喜剧“外衣”,探索“悲情喜剧”的道路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刘国权是一位典型的东北汉子,性格幽默爽朗的他作品风格也自成一派,创作出了《幸福起航》《孝子圆梦曲》《媳妇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对于执导过眾多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刘国权来说,此类题材对他有着独特的魅力:“现实主义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无论什么表达方式,喜剧也好悲剧也罢,它是最贴近我们当下观念的表现形式。”但对于今后的工作方向,刘国权导演表示未来有无限可能,“拍了这么多年的戏,作为一个导演,自然希望尝试的方向越广越好,多接触一些题材,无论是网剧还是IP,如果缘分到了,碰到一个合适的剧本,那我会非常高兴去执导的。不过,就个人喜好来说,我会比较喜欢男人一点的题材,拍摄一些具备力量的作品。”
虽然其作品多属现实主义题材,反应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但对他来说,不一定要用尖锐冲突与对立的手法来表现,幽默风趣的表达反而会更有力量,所以他在创作中一直在探索着一条“悲情喜剧”的道路。“我并不喜欢悲悲切切的感觉,所以一直以来我也在尝试在悲剧中加入一些喜剧色彩让观众能更好的接受,我希望能用喜剧的形式去表现作品中悲伤的情绪。”
亲自操刀撰写剧本,编剧是导演的必修课
刘国权大部分的作品都由他亲自操刀撰写剧本,身兼导演和编剧的双重职务,对于这样的重任,刘国权不仅不觉得有压力,反而乐在其中。于他而言,创作剧本是对剧集质量的锤炼。一部剧或一个故事展现的基础并不在于镜头的运用,也不在于演员的演绎,而是在于剧本的创作。“我在最初做剧本架构时就会下‘狠功夫,总希望给观众带来稍微新鲜一点的内容,哪怕是一个桥段、一个人物或者一组人物。所以每个人物的状态、表演方式,甚至后期每场戏的剪辑点,我都在写作剧本时就会有所考量。导演自己创作剧本,不仅仅对于前期取景、选角有帮助,对后期的拍摄剪辑同样助力不小。可以说,编剧是导演的必修课。”
与此同时,刘国权也会在创作时遇到瓶颈。“有时候觉得某一场戏,一句台词不够舒服,我可能会想好几天,像强迫症一样,如果这句话不合适,后面也会觉得有问题,这时候我会放一放,去看一些其他东西。如果把这句话通了,你感觉很舒服了,那么后面也很顺。”写作遇到瓶颈,刘国权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有时候会偶然间从一些和我的作品类型不同的甚至毫不搭边的影视作品中受到启发,比如美国商业片、文艺片之类的。如果在创作时卡壳了的话,我也不会刻意地去找些什么,而是随便看看或者找朋友聊天,你会立刻发现这个点是对的,有时候灵感就在一瞬间(笑)。”
与创作剧本总会遇到“拦路虎”相反,刘国权坦言,拍摄是一个相对比较愉悦的过程:“因为创作剧本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人在某个封闭的地方,拍摄时会有一帮朋友,你会得到很多二三次创作的东西。”
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故事
近期,现实主义题材风头正盛,而作品多为此类题材的刘国权却认为“百花齐放”才是影视行业应有的状态。“我觉得艺术形式肯定有很多种,就像天天让你吃饺子,你肯定也会吃腻的(笑)。”对于如何把握当下年轻观众的观剧“痛点”,刘国权坦言观众的喜好和题材不存在直接联系:“其实我觉得决定“好不好看”的不是题材,而是故事。故事好不好,就要看创作者的用心程度,观众会有自己的判断。好与不好说到底就是一个创作上的态度问题。”
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讲述大众自身的故事,而刘国权也以“让观众在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为创作初衷。创作时,主题先行的做法屡见不鲜,但是刘国权的创作方法却与此不同:“我希望创作时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特别想表达的故事,然后再去设置人物、构建人物关系。把这些做完后对于一个故事来讲也是事半功倍的。”并且“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种理念深刻地体现在了刘国权的作品中:“在生活中多观察,家庭中柴米油盐的小事也会给我很多感慨,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素材来源。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那你作品中的人物也一定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是鲜活的,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角色能和观众沟通和互动。”
作品多以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刘国权却谦虚地称自己的作品并没有想要揭示或者传达什么教育意义,但是三观一定要正。“比如像《幸福起航》中我设置了三组家庭: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烦恼,贫二代有梦想,但是越有梦想就越有实现不了的痛苦;富二代和官二代虽然物质丰富,但是因为父母的规划导致他们因为不能按照自己想法去活,也会不幸福。但其实他们身上都带着一个人要去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观念,这一点也是整部作品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主题之一。”
对话 刘国权
导演是演员的一面镜子
Q:有人说好导演会调教演员,对此你怎么看?
A:所谓的调教,我觉得不能特别准确地形容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导演是演员的一面镜子。这个角色或者这场戏的表演和处理在我心中会有自己的想法,演员在演绎的过程中会给我反馈,我们会有互动、会相互补充,从而把人物塑造好、作品表现好。
Q:怎样看待大家戴着“有色眼镜”谈起“鲜肉”鲜花”?
A:青年演员首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如果接了很多戏,到拍摄现场都不知道和谁演对手戏的话,他的演艺生涯肯定不会长久。但如果肯下苦功去研究角色以及提高文化素养,哪怕你现在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只要有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就一定可以成长。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是对对手演员的尊重、对整个剧组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尊重。我宁可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大家走戏,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无限潜力。
Q:在电视剧领域深耕多年,有没有兴奋或遗憾的事?
A:一部作品从剧本创作、中期拍摄、后期剪辑,这个过程会很长,其中肯定也会疲劳。因为从剧本写作到上映我可能看了无数遍,有时候开玩笑说自己都要看吐了(笑),但是兴奋的是看到观众喜欢我的作品。有一次去超市买东西,挂墙电视正在播《幸福起航》,收银人员一边找给我钱一边看,我就装作不知道地问了一下“这是什么戏”,然后收银人员像打开话匣子一样跟我讲这部戏如何的好看,我真觉得挺欣慰的。就是你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之后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遗憾肯定会有,因为所有的影视剧艺术形式都是遗憾的艺术。在自己静下来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因为我自己的原因比如某个道具或者某场表演没有处理好,在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告诫自己下部戏应该注意什么东西,这也算是从业这么多年的经验累积。
Q:资本的涌入,致使今天的影视剧市场相对浮躁,泡沫不断,你对于创作有怎样的初心?
A: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好的一方面是提供资金让创作者去创造,起码提供了一个平台,并且电视剧本身带有商品属性,盈利也是目的之一。不好的一方面可能就是作品带有功利性,违背创作初心。
在我看来,创作的初心一定要堅守,但是市场肯定也是要考虑的,不能闭门造车,两者有机结合的话就能达到双赢或者多赢。并且成功分为暂时的成功和永远的成功,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带有极其功利性的心态,那肯定会有失败的时候。钱,固然重要,但是保持创作的初心更重要。一个题材火了之后,同类题材会扎堆出现,就资本的逐利性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创作者还是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比如我创作完《孝子圆梦曲》后就又创作了一个《幸福起航》这种讲述了不同故事的作品,我想在我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但是说实话其实这个过程挺难的。
Q:你讲述了这么多的家庭情感故事,那么你在忙碌的工作中会否有缺少对家人陪伴的时候?
A:这个的确在我心中有种愧疚,陪伴家人的时间真的很短。我跟女儿在一起时的状态是“完全服从”(笑),因为她现在才八岁,还小,而且我本身跟她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我是“完全服从”的态度(笑)。她现在已经上学了,如果拍摄地点近,在不影响她学习的情况下,偶尔会来探班。
Q:在拍摄间隙会做些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
A:可能没事的时候会看片,在看的过程中会刻意将自己拉回到观众的角度看故事,但是有时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用专业性的眼光去看镜头、机位以及各种处理等等。平时也喜欢喝喝茶、邀请三五好友小酌一番,这种时候还挺舒服的(笑)。